现代诗意象的运用技巧(1)
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2:27    点击次数:97

图片

中国诗歌报(中诗报),让诗歌温暖人生! 

图片

图片

现代诗意象的运用技巧

作者/左建协(剑石)

从本节开始讲意象运用,共五节。前两节侧重单个意象,后三节侧重组合意象。由于很多诗友要求点评作品,故讲完这节后将停止系列文章。

众所周知,意象是表达诗意最核心、最主要的载体和媒介,所以可以说,写诗的过程,就是运用意象的过程;也可以说,诗写的好坏,很大程度上在于运用意象是否成功。而诗人运用意象,又是把主要功夫下在充实和加深意象的内蕴,进而发挥意象的作用上。

采取的主要方法有:

词语修饰法。就是给意象加上一些修饰或限制的词语,使其具有人的思想意识特质或感情色彩,进而生成并表达丰富的意蕴。这是进行意象表意最普遍、最简单的方法。

悲悯的风拐弯 树木古旧的姿势

偏执而阴凉的嘉陵江辨认着江山

几只孤独的斑鸠从河滩上飞过

光秃秃的被挖掘的河堤……

——郑小琼《在龙门》

说风“悲悯且拐弯”,在嘉陵江前边加上“偏执而阴凉”,斑鸠是“孤独的”,被挖的河堤呈现“光秃秃”的景象,即便不看这里还有拟人,读者也能感到这里充溢着一片悲凉的气氛——这种强烈的感情色彩,就是由几个修饰词赋予的。

更有甚者,加几个修饰词,使意象的含意变得深刻。

所有的山,都有一副雷同的面孔。

所有的人,都活得像别人。

——夏午《所有的山》

整体是类比手法,两个“所有的”副词,揭示了人类的从众心理和行为。

独特命定法。优质的意象,既要外形新颖独特,更要内涵新颖独特。因此,诗人常常用自己对事物、对生活的认知和感受,对意象进行与众不同的命定,进而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发现。

眼泪是常有的事,尤其到了中年

这可不是高尚的风俗,你心中的冬天

能走多远,眼泪也要跟随多远

眼泪常是别人的磨难,在你体内受孕而成的

——黄梵《哭泣之歌》

“能走多远,眼泪也要跟随多远∕眼泪常是别人的磨难,在你体内受孕而成的”,可谓精辟,可谓深邃,几近于格言和警句,用来规劝悲伤、告诫颓废,确实发人深省。

多种手法法。说到意象塑造和运用,人们都知道比喻等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。其实,除了它们以外,大部分写作方法,都能帮助意象完成表意。如假设手法。

墙角的花!

你孤芳自赏时,

天地便小了。

——冰心《繁星》

选择“墙角的花”,当然已经有所用意,但只写到这一步,寓意尚不明确。于是,作者又用了一个拟人性的假设,使“花”有了意识,成了一个“眼界窄、格局小”的代表。这样,做人不可盲目自傲的道理,就表现出来了。

展示意象法。对意象进行一步步的描绘或雕刻,加以多侧面、多层次的展示,但不作任何主观点染,全靠意象自身把复杂、深刻的意蕴表达出来,可称展示意象表意。如柳宗元的《江雪》,就是寄情于景、以景达情,表现出诗人清高自傲、挣脱世俗的人格品性。现代诗如著名诗人雷抒雁的《风中树》:

在苍黑色的山石旁

高原的风

摇荡着一株开花的刺槐

如同狂烈的水

冲进深潭

白色的浪花在绿水里

不时翻开

孤独的树啊

张开白色的翅膀

就要飞上碧空

却紧紧搂抱着巨岩

这棵“风中树”,可与曾卓的“崖上树”媲美。虽然用了比喻、拟人和夸张手法,但全诗没有明显的主观笔墨,基本上是自然如实的客观描摹。诗的意旨,即生命的遭遇或顽强,全是由“风中树”自身发散出来的。正因如此,才显得含蓄,并更有力度,更有意境。

左建协(剑石)所写的诗技专著《现代诗写作基础技法》由线装书局出版,有欲购此书者,请直接加左建协本人18831954087(微信)联系,非诚勿扰!

本栏编辑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